期刊封面
远程勘探尖兵
一支“远程勘探”油气科研团队,一群“心系秘鲁”的技术尖兵,四年时间,远隔数万里,研究区域总面积约6700多平方公里……
3月14日,中石油秘鲁项目2019年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华北油田海外研究中心秘鲁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再一次赢得专家肯定。
一块难啃的骨头
无论是中石油负责海外项目相关人员,还是华北油田多年从事技术研究的专家,看到接手的《秘鲁10区井位优化研究项目》时,无一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是怎样的一个项目?研究区域大——总面积约6700多平方公里;数据资料繁杂——历经多家石油公司转手;翻译难度大——资料以西班牙语为主;研究难度大——研究区所在的塔拉拉盆地号称“地质家的坟墓”;获得认可难度大——“评委”都是在塔拉拉工作过多年且经验丰富的外籍专家。
要想打开海外市场,秘鲁项目是关键。“必须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秘鲁开发项目经理王君和成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回忆起那段时光,团队成员韩琪记忆犹新:“大量资料都是外文的,很多专业词汇不懂,但看不懂资料,其他就无从谈起,我们就一个词一个词查,再不理解就请教西语专家,那段时间睡觉脑袋里都在翻译。”
时间紧迫,更是上在大家心里的弦。“过去这样大的油田光资料收集整理吸收就得半年时间,现在要4个月内拿出井位目标并指导生产,压力实在太大了!”大家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不敢停下休息的脚步,“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工作,“我经常好几天见不到家人!”李金松说。
研究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和开发历程终于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但接下来的技术研究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研究区位于塔拉拉盆地,地下情况特别复杂,构造破碎油藏类型多样,必须开阔思路、因地制宜制定研究路线。”团队成员杜巍说。
项目组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发挥华北油田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技术专长,精细研究工作,并根据时间倒排工作进度,严格把控关键节点,最终提交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15日,团队成员在北京汇报纯英文秘鲁项目,一举赢得了秘鲁外籍专家的赞许,为后续市场开拓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场马拉松比赛
2018年7月10日凌晨1点,深夜静籁,万家安眠。而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视频会议室内却灯火通明,与秘鲁公司的越洋视频会议似乎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相隔数万里,时差13小时,每两周一次的与秘鲁前线专家的技术交流,每次都要从晚9点持续到凌晨1点左右。项目团队不仅全员参加,且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假期周末,从未间断。
“每一个项目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如果没有足够的付出,很难坚持下来。”秘鲁勘探项目经理任文博深有感触,“技术需要研究和创新,更需要执着的坚守。”
2018年2月,秘鲁潜山重点探井EA井正式开钻,这是一口重点探井,甲方要求团队做好随钻分析,每天向CNODC提供钻井日报。
而这口井的钻探时间正值农历新年。没有人抱怨,项目组成立了临时井位跟踪小组,每天上午收集整理资料,下午召开讨论会议。年轻外地员工熊壮放弃过年回家主动申请加入临时井位跟踪小组,在外地的项目成员也携带笔记本电脑及时完成布置的各种临时任务。
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项目组顺利完成了EA井钻井跟踪工作。这口井钻探结果打破了百年油田潜山勘探停滞的现状。
同时,团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效的组织管理、科学的运行模式也给项目公司领导及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秘鲁10区勘探部马贵明经理专门写邮件对团队在过年期间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
一支高素质团队
2018年5月15日,在与外籍专家技术交流会上,高晓成一口流利的英语令人刮目相看。谁也想象不到,在四年前,他的英语还说得磕磕绊绊。
秘鲁项目是典型的海外运营项目,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和国内差异较大,又要求全英文工作模式,难度大,要求高,但正因如此,大家在其中也得到了锻炼成长。
“我很庆幸加入秘鲁项目团队,虽然很辛苦,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更是给了我们锻炼成长的机会。”团队成员周照静说,其他成员也有着同样感受。
第一次参与国际投标、第一次和外籍专家做技术探讨、第一次用英语做成果汇报……在参与项目中,成员也经历了职业生涯中许多第一次。“不同于国内的勘探研究,国际项目有着新的模式和要求,更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 团队成员袁文娟说起这几年参与海外项目,满是兴奋。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网址: http://www.xbtkgc.cn/qikandaodu/2021/041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