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调查以
一、引言
产业扶贫“是一种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贫困地区发展为目标,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贫困状况,科学规划、选择、培育扶贫产业,建立相应的收益分配机制,并以产业扶贫支持政策作为支撑的一种扶贫方式”[1]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反思了国家扶持资金被分散使用、挪用或单纯用于救济的做法,明确了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正式提出开发式扶贫战略思想。199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提出,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也是扶贫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扶贫举措。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产业扶贫正式列为政府的专项扶贫措施,提出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建立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产业扶贫政策。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措施,其中“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措施,并制定了具体的产业扶贫政策: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三十多年来,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扶贫政策得到充分落实,“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23。但工作中也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存在,相关部门在审计中发现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有:以发展农业产业的名义给贫困户直接发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上被动应付;热情高干劲足,重投入轻管理,项目前期调研不足,投入大产出少甚至无产出;以域内农业大户为壳,包装成立合作社,变相发钱分红;农产品无特色、规模小、附加值不高,没有规模效应,缺乏较高层次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农村电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特色农产品产销链上应有的流通作用[2]。西部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西部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对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对陕西省Z县农村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调研。Z县位于陕南地区,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有木耳、香菇、核桃和板栗等特产,但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并缺乏好的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二)调查方法
课题组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贫困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开展调研。到三个贫困村实地考察,与村干部和村民交谈,向村民发放自编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率92.3%。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网址: http://www.xbtkgc.cn/qikandaodu/2021/0610/1335.html
上一篇:西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论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