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玉门油田: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苏联有巴库,
中国有玉门。
凡有石油处,
就有玉门人。
--李季
玉门,一个古老的地方。"酒泉延寿县(玉门)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玉门石油。
玉门,一个神奇的地方。"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当代诗人李季道出了玉门的独特地位。
追溯我国石油工业的血脉之源,应上溯到1878年在台湾兴办的苗栗油矿和1905年在陕北兴办的延长油矿。然而,开发于1939年的玉门油田才算真正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
康世恩: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老母鸡"
1939年3月,玉门油田从延长油矿调来两部德国和美国制造的木制钻机,钻井井深可达200米。
1937年,抗战爆发,"洋油"断绝,"一滴汽油一滴血"。 在民族危亡之际,在穷塞绝域之地,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老一辈知识分子怀抱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牵着骆驼,搭起帐篷,披星戴月,开始了在玉门油田早期的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测。1939年8月11日,位于玉门老君庙旁的一号井获工业油流,玉门油田由此诞生。
至1945年,玉门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万多吨,所产油品陆续运往抗日前线支援抗战,对缓解大后方的油荒、维持战时后方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一个完好的油田被移交到新中国人民手中。经过十年建设,玉门油田成为一个拥有4000余人和地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修、水电、土建、运输等石油专业队伍的综合性石油企业,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玉门油田探明可采储量1700多万吨,年产原油7万多吨,共生产原油50多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
被誉为全国炼油行业"五朵金花"之一的尿素脱蜡装置于1963年建成,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炼油先进水平的差距。
新中国百废待兴,石油工业体系亟待建立。玉门油田肩负使命,被列入"一五"计划。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从兰州发出电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
大庆会战初期的"五面红旗"四面来自玉门油田。上图为20世纪60年代"五面红旗"资料图,他们分别是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和朱洪昌,只有段兴枝不是出身玉门油田。
几十年来,玉门油田发挥基地作用,先后抽调10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参加了四川、大庆、长庆、柴达木等全国10多个油田的勘探开发会战,以及上海、兰州、南充、荆门、长岭、延长等10余个炼化企业的建设,仅千人以上的人员大调出就有近20次。10万玉门儿女的脚步走遍了白山黑水、黄河两岸、燕赵大地、烟雨江南、巴山蜀水、雪域高原,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正如康世恩所说,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老母鸡"。
玉门油田油田青西作业区钻井现场 赵勤摄影
2013年,西部钻探公司首次在玉门鸭儿峡油田尝试工厂化钻井。上图为工厂化钻井平台。
征程漫漫,上下求索。走过70多年开发历史的玉门油田,确立了"产量重上100万吨、建设百年油田"的"双百"战略。"双百"目标是玉门石油人的不老梦想。新一代玉门石油人誓让"石油摇篮"这面旗帜在祁连山下高高飘扬。
【玉门脸谱】
玉门油田的开拓者--孙健初
孙健初(1897年-1952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192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采矿系,1934年至1938年先后三次勘察玉门石油。1938年10月,他怀着开发石油、支援抗战的坚定信念,牵着骆驼来到冰天雪地的玉门老君庙旁,帐篷中住宿,老羊皮御寒,进行地质勘察。1939年8月,他确定的老君庙第一口油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建设的序幕,也翻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曾著有《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祁连山一带地质变迁史略》等,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是玉门油田开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网址: http://www.xbtkgc.cn/zonghexinwen/2020/081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