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士龙:我们在西部太阳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安士龙时常想起位于四川西部横断山脉的俄木学村,想起村子后山上的几股清泉,想起他们修的路和桥,改造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也想起村民户次仁、牛阿姆、登巴、志玛脱贫以后的一张张笑脸。
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他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派为俄木学村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那个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南端的村子,是有“西部太阳谷”之称的得荣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得益于精准扶贫,两年多的时间,曾经地瘠民贫的贫困村,成为了当地脱贫奔康的典范。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士龙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先进个人被表彰,那首得荣县脍炙人口的歌曲——《太阳谷的梦想》一直飘荡在他的脑海,“香巴拉把他温情拥抱,格桑花儿开酥油飘香,村里的人啊,渴望扎西安康,脱贫奔康的路上,青春飞扬”……歌里面那个美丽村庄,就是俄木学。
安士龙
来到俄木学村
写两万字脱贫攻坚研究报告
难以想象,曾经的贫困村俄木学村,如今是脱贫奔康典范村,还荣获“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示范农民合作社等荣誉。
俄木学村地处甘孜州得荣县半高山地带,全村共有59户,346人,其中贫困户20户,108人,贫困发生率高、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点帮扶开展脱贫攻坚。
2015年9月,安士龙被选派为驻村干部,来到这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安十龙说。来到这里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利用在村里吃住、扎根一线的优势开始调查研究。
为了全面和真实的了解俄木学村的情况,他不仅征求村子里面不同类型村民的意见,取县乡干部的建议,甚至主动找了其他村的村民从侧面打听其对俄木学村的看法。
“当时,我往返县上和村上经常坐野猪儿、野出租,司机一般都是得荣县各个乡镇的村民,我就喜欢跟他们聊天,听他们对俄木学的看法,通过跟他们的交流,我也获得不少启发。”在此基础上,安士龙写了近两万字的《俄木学村脱贫攻坚研究报告》,经过讨论和研究,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俄木学村脱贫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民能力素质提升等五大工程。
修路建水利设施
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俄木学村,安士龙带领着全村干部和村民们完成了大小十几个脱贫项目建设。打通了村里十多年未能修成的断头路,修建了太阳能提灌站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村民多年来排队灌溉的难题,还建设和配套了卫生间、洗澡间等改善村民卫生习惯的设施。
“太阳能提灌通水时,一位村民在出水管口系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这个小细节让我很触动。”安士龙说。这个哈达寄托了村民太多的感情,那是长期忍受缺水的不便后,突然“天降甘霖”的喜悦,也是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发自内心的感谢。
在贫困地区,不健康的卫生习惯是贫困户患病的一大因素。如今“厕所革命”正在全面推进,而早在2016年,他们就在当地进行了厕所改造。不仅改造了厕所,还改造了洗澡间,配置了卫浴和洗脸柜,从改变村民如厕和洗澡习惯入手,逐步培养村民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村民都说现在自家的卫生间改造得比城里人的都好。”安士龙听到后觉得很开心。
在产业发展上,他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帮助贫困村创建“扎西忠社”树椒酱品牌,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年收入50万元的突破,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不到3千元增长到1万余元。
同时,还创新实施了“造血式”扶贫方式。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村民致富本领、增加村民收入三者有机结合,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行村民自建,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突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还增加了村民收入,两年多来,村民累计获得务工收入80余万元。
陪村民看病送孩子上学
大事小事来帮忙
除了忙着全村脱贫攻坚的项目,村民的事情安士龙也是尽力关心和帮助。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网址: http://www.xbtkgc.cn/zonghexinwen/2021/022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