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扭转“孔雀东南飞”:西部要用好用足比较优势
【强国密码】
作者:易丽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人力资源教研室副教授)
近年来,为推动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各地纷纷加入“人才争夺战”。西部地区在这场争夺战中,有的地方打了“翻身仗”,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有的地方却丢盔卸甲,不但“孔雀东南飞”,连“麻雀”都东南飞了,人才短缺更加严重。打了“翻身仗”的西部城市,在人才竞争中做对了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发挥资源禀赋,做强“人无我有”
前几年,不少西部城市实行的人才吸引、激励政策内容同质化,通过“送‘帽子'”“送资金”“送房子”等优惠措施,形成了拼财力的引才“锦标赛”模式,不仅引才效果不好,引才成本也难以为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优势也有劣势,西部城市也是如此。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各国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节约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西部地区人才竞争中,核心是要围绕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近年来,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基因宝库”的云南昆明,基于比较优势配置资源,积极布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事业发展战略。但面对“人才争夺战”,作为昆明主要人才聚集载体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亦曾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昆明动物所结合和利用云南的天然优势和特色,一方面聚焦动物多样性、遗传与进化及灵长类动物模型等优势学科,加大支持发展力度;另一方面聚焦自身人才培养,提出“培养研究生,就是培养未来的研究所接班人”,推出“同贡献、同待遇”的改革举措,给予所内培养的优秀人才和外引人才同等的薪酬待遇及个人生活补贴。2020年,昆明动物所初步扭转了人才净流失的局面,博士学位人才净流入14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4人。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一带一路”倡议将西部地区推上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战略地位具备不少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资源禀赋优势;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拥有国家政策优势;多民族聚集,沉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等。
西部城市需要找准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自身的比较优势,集中配置有效资源,做强“人无我有”,搭建好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载体,创新体制机制,使人才在这里干得好、发展好,让事业平台和可预期的职业前景留住人才。
提高差异化吸引力,在竞争中“突围”
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西部各省份应瞄准特色,不拘一格,提高差异化竞争力。基于特色的差异化人才竞争战略,一是要找准存在的战略问题,二是要摸清未来区域发展的人才需求。正视西部地区引才难的现实,不求所有,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人才共享;打破只求“人才帽子”数量的引才“政绩”思维,不拘一格,以更大胸怀和改革魄力广开进贤之路。
以宁夏银川为例,这个城市聚焦特色,坚持走出了一条人才差异化竞争之路。以前,银川市偏重高大全的人才引进政策,效果一般。现在,银川围绕自身特色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尤其是特色产业的人才,比如葡萄酒产区各酒庄企业管理人员、酿酒师、市场销售人员及葡萄种植人员等,人才工作成绩斐然。
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形势下,西部地区需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结合特色学科、科研方向、特色产业、特有的历史文化沉淀等,培养契合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本地人才、提升本地人才质量,有利于吸引人才和项目。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去西部发展的担忧是当地人才质量不高,企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高端人才可以从全国招聘,但中低端人才应依靠当地供给。西部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本土人才提升质量越快,吸引人才和项目就越容易,反之亦然。
在人才争夺战中打了“翻身仗”的成都是一个典型案例。一座西部内陆城市,区位优势不明显,但成都以人为本,为年轻人心灵归属、情感依托打造了一座有“烟火气”生活氛围、有温度的特色城市。从2017年到现在,成都已吸引超过43万本科以上大学生落户,5年来老龄化率持续下降。目前,成都已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并连续入选“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网址: http://www.xbtkgc.cn/zonghexinwen/2021/0321/801.html